1-1 學期成績計算

計算學期總分、平均和各式排名;再依據不同的成績身份別標準計算應修學分數和累計學分數,並統計補考、重修、重讀名單。

A. 【及格補考標準設定】

依班級為單位,設定各種成績身份的及格分數和補考分數標準。

▶️如何修改:

1.先挑選要修改的班級。

2.輸入及格分數和補考分數。

3.點選儲存,完成修改。

▶️如何批次修改:

1.一次勾選要修改的班級。

2.輸入及格分數和補考分數。

3.點選儲存,完成修改。

B. 【各班成績計算】

以班級為單位,計算學生的總分、平均、各式排名和總修學分數、實得學分數。

勾選計算條件並執行計算。

  1. 【選擇班級】:勾選班級。

  2. 【各項計算條件設定】:依照需求勾選計算條件。

    1. 排名方式:

      1. 班級排名:以班級人數為單位排名。

      2. 年級排名:相同年級的學生人數一起排名。

      3. 類排名:相同年級和相同類組的學生人數一起排名。

      4. 分組排名:相同分組的學生人數一起排名。

      5. 平均排名:用平均排名。

      6. 總分排名:用總分排名。

      7. 德行是否計算:計算德行學年成績。

      8. 補考前分數排名:用補考前的總分或平均排名。

      9. 補考後分數排名:用補考後的總分或平均排名。

      10. 不遞補排名:若有二位學生同分為第1名,第三位學生是第3名。

      11. 遞補排名:若有二位學生同分為第1名,第三位學生是第2名。

    2. 條件設定:

      1. 學業平均、智育平均總分包含:

        重修當年度科目:重修當學年度上學期或下學期的重修成績,會和原始成績擇優,計算回原學期的總分和平均。

        重修以前年度科目:重修以前學年度上學期或下學期的重修成績,要計算在當學期的總分和平均。

        補修當年度科目:補修當學年度上學期或下學期的補修成績,計算回原學期的總分和平均。

        補修以前年度科目:補修以前學年度上學期或下學期的補修成績,要計算在當學期的總分和平均。

        體育:總分和平均包含科類碼是體育科目的成績。

        軍訓:總分和平均包含科類碼是軍訓科目的成績。

        實習科目:總分和平均包含科類碼是實習科目和科目建檔在實習課程的成績。

        專項運動:總分和平均包含科類碼是專項運動的成績。

      2. 學分累計包含:

        重修科目:不論重修哪一個學期,重修成績及格,該科目的學分會計算在當學期的實得學分。

        補修科目:不論補修哪一個學期,補修成績及格,該科目的學分會計算在當學期的實得學分。

        體育:總修學分、實得學分包含科類碼是體育科目的學分。

        軍訓:總修學分、實得學分包含科類碼是軍訓科目的學分。

        實習科目:總修學分、實得學分包含科類碼是實習科目和科目建檔在實習課程的學分。

        專項運動:總修學分、實得學分包含科類碼是專項運動的學分。

      3. 判斷特殊身分降低及格標準:以[及格補考標準設定]功能中的及格分數,計算學生實得學分。

      4. 學年成績及格,上下學期皆給學分數:為下學期才有的功能;單科學年成績大於及格標準,上學期或下學期的成績低於及格標準時,學分要計算。

      5. 各科目年成績四捨五入至小數點第1位:為下學期才有的功能;因應學籍表規範不可選擇。

      6. 總平均由小數點第2位四捨五入至小數點1位:因應學籍表規範不可選擇。

    3. 自動加分進位設定:

      1. 單科成績自動加分進位:以人工設定的分數,各單科無條件進位至40、50、60。

      2. 學業平均成績自動加分進位:以人工設定的分數,各學期的平均無條件進位至40、50、60。

      3. 學業年平均自動加分進位:為下學期才有的功能;以人工設定的分數,平均的學年成績無條件進位至40、50、60。

  3. 【查看歷程】:查看計算歷程;包含條件設定。

  4. 【開始計算】:點選開始計算按鈕!完成!

C. 【補考重修重讀判斷】

依據[及格補考標準設定]功能中所設定的每種身份及格和補考分數;進行補考、重修、重讀判斷。

  1. 【選擇班級】:選擇班級。

  2. 【各項判斷條件設定】:依照需求勾選判斷條件。

    1. 上學期:

    ▶️補考判斷:

    ▪️特殊身分降低標準:特殊身份學生以[及格補考標準設定]分數為主,該科目上學期成績小於及格分數且大於等於補考分數,判斷為補考。

    ▪️判斷一般學科:科目建檔在[學科課程]和[跨班/多元/彈性]的,該科目上學期成績小於及格分數且大於等於補考分數,判斷為補考。

    ▪️判斷實習科目:科目建檔在[實習課程]或[科類碼是實習科目]的,該科目上學期成績小於及格分數且大於等於補考分數,判斷為補考。

    ▪️判斷重補修科目:修課屬性為重修或補修的科目,該科目上學期成績小於及格分數且大於等於補考分數,判斷為補考。

    ▪️低於及格橝準皆可補考:該科目上學期成績小於及格分數判斷為補考。

    ▪️本學期不及格學分超過應修學分◽/◽予以減修學分:◽格子可自行填入數字,例如輸入1/2,上學期成績小於及格分數的學分數總合超過上學期總修學分數的1/2,判斷為減修學分。

    ▫️包含等於:承上;剛好等於1/2,判斷為減修學分;例如上學期的總修學分數是32,上學期成績小於及格分數的學分數總合是16,該生被判斷為減修學分。

    b .下學期:

▶️補考重修判斷:

▪️特殊身分降低標準:特殊身份學生以[及格補考標準設定]分數為主,該科目下學期成績小於及格分數且 大於等於補考分數,判斷為補考。

▪️判斷一般學科:科目建檔在[學科課程]和[跨班/多元/彈性]的,該科目下學期成績小於及格分數且大於等於補考分數,判斷為補考。

▪️判斷實習科目:科目建檔在[實習課程]或[科類碼是實習科目]的,該科目下學期成績小於及格分數且大於等於補考分數,判斷為補考。

▪️判斷重補修科目:修課屬性為重修或補修的科目,該科目下學期成績小於及格分數且大於等於補考分數,判斷為補考。

▪️所有成績及格判斷為升級:所有科目的下學期成績和學年成績大於或等於及格分數,判斷為升級。

▪️低於及格標準皆可補考:該科目下學期成績小於及格分數判斷為補考。

▪️學年成績及格不補考:該科目學年成績大於等於及格分數,下學期成績小於及格分數,不用補考。

📢📢學年不及格狀況一:該科目上學期成績小於及格分數、下學期成績大於等於及格分數且學年成績小於及格分數,判斷為重修。

📢📢學年不及格狀況二:該科目上學期成績大於等於及格分數、下學期成績小於補考分數且學年成績小於及格分數,判斷為重修。

📢📢學年不及格狀況三:該科目為上學期對開科目,成績小於及格分數、沒有下學期成績,上學期成績等於學年成績,判斷為重修。

▶️重修判斷:

▪️特殊身分降低標準:特殊身份學生以[及格補考標準設定]分數為主,該科目學年成績小於及格分數,判斷為重修。

▪️判斷一般學科:科目建檔在[學科課程]和[跨班/多元/彈性]的,該科目學年成績小於及格分數,判斷為重修。

▪️判斷實習科目:科目建檔在[實習課程]或[科類碼是實習科目]的,該科目學年成績小於及格分數,判斷為重修。

▪️判斷重補修科目:修課屬性為重修或補修的科目,該科目下學期成績小於及格分數,判斷為重修。

▶️重讀判斷:

▪️特殊身分降低標準:特殊身份學生以[及格補考標準設定]中的及格分數進行判斷。

▪️本學年不及格學分超過應修學分◽/◽予以重讀:◽格子可自行填入數字,例如輸入1/2,上學期成績和下學期成績小於及格分數的學分數總合超過上學期總修學分數和下學期總修學分數總合的1/2,判斷為重讀。

▫️包含等於:承上;剛好等於1/2,判斷為重讀;例如:上學期總修學分數和下學期總修學分數總合64,上學期成績和下學期成績小於及格分數的學分數總合是32,該生被判斷為重讀。

▪️本學年學業成績不及格予以重讀:學業學年成績小於及格分數判斷為重讀。

▪️本學年德行成績不及格予以重讀:德行學年成績小於及格分數判斷為重讀。

3.【查看歷程】:查看判斷歷程;包含條件設定。

4.【開始判斷】:點選開始判斷按鈕!完成!

D. 【特教生及格補考標準設定

設定特教生(IEP學生)特定科目的及格分數和補考分數;學生的實得學分數和補考重修重讀判斷相關作業會優先以此分數為依據進行。

1.【新增】:點選新增。

2.輸入班級、學生、科目、及格分數、補考分數。

3.【儲存所有變更】:點選[儲存所有變更],完成!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