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針對不合意的課表結果,設定修飾條件,重新產生課表。
【注意事項】
「修飾條件」用於修飾排課結果,當對排課結果不滿意時,就能設定條件,進行課表修飾。
「修飾條件」設定完畢,需要使用「執行課表修飾」功能,修飾條件才會生效於課表上。
「修飾條件」與「排課條件」是不同的,差別在於"課表結果是否要完全符合條件設定"。
→「排課條件」:課表一定完全符合排課條件的設定(課程排不進去就列為排課失敗資料)。 →「修飾條件」:不保證課表完全符合修飾條件的設定,只能盡量讓結果貼近設定。
可設定教師午休前或午休後,至少有一節空堂,用於延長午休時間。
例如: 午休在第4~5節中間,進行設定後,當教師第4節有課程,第5節會被安排空堂,而當第5節有課程,第4節就會被安排空堂。
設定上課教師,最多可以連續上幾節課。
例如: 教師設定為王老師,最多連堂數設定3,表示王老師最多連堂3節課,系統不會安排王老師連堂超過3節課。
設定上完A科目群的課程,不接著上B科目群的課程。
例如: 目標課群設為體育群,不排科群設為數學群,代表上完體育群的科目後,不安排接著上數學群的科目。
建立科目群,並安排群組中的科目,需要間隔幾天才能上課。
例如: 將科目書法和水墨設在同一科目群,間隔天數設1天,表示上完書法課後,至少會間隔1天,系統才會安排水墨課。
設定科目在某個時段,最多能上幾節課。
例如: 班級設為國貿科,科目群設會計課與行銷課2個科目,時段群設星期一至五的1-4節,最多節數設4,表示國貿科的會計課與行銷課,在星期一至五的1-4節時段中,最多只會被安排4節課。
設定上課教師,在某個段群,最多及最少可以上幾節課。
例如: 教師設王老師,時段群設星期五的1-7節,最多節數設2,最少節數設1,表示王老師在星期五的1-7節,最多會被安排2節課,最少會被安排1節課。
設定教師的課程間隔數,間隔數越小課程越集中。
例如: 將王老師的集結參數設為0,代表課程之間沒有空堂,可以被連堂,而集結參數設為1,代表課程中間會有1節空堂。